又是一年換屆時,今年為了嚴肅換屆紀律,組織了全體黨員干部觀看了警示教育片《鏡鑒》,其中一個細節感觸很深,部分候選人為了能夠提高成為黨代表的可能性,不惜隱瞞黨員身份,以黨外人士的名義參選。
而這類事并非個例,去年,原白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冷有春在下馬后也曾反思自己,認為入了黨,才能夠升官,最后才能夠光宗耀祖。
雖說這兩類事咋一看并不沾邊,一類是擺脫黨員的身份,一類是想要成為黨員,但是他們都反映出了部分黨員黨性的滑坡,視黨員身份為墊腳石的畸形的價值觀。
在入黨宣誓儀式上,每一位預備黨員都會面向黨旗宣誓::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,擁護黨的綱領………。而今,卻有這么一部分干部,想方設法的或是隱瞞黨員身份或是為了更多的名利入黨。
黨員,相信在大多數人心中,這個詞語不僅僅代表一種身份,它更是代表了一種責任,一種信仰,一種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決心和意志。為什么在這些干部眼中要么是升遷的墊腳石,要么便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,什么時候“黨員”一次,可以被這樣糟蹋了!什么時候“黨員”一詞也能和“名利”沾親帶故了!
黨員身份自始自終都應該是崇高無上的,怎么能是升遷的墊腳石,怎么能是部分心懷叵測人的利用工具。
共產黨員到底意味著什么?或許有些人也不明白,或許他們并不明白共產黨員這四個字那沉甸甸的重量與責任。我們翻翻資料,查查文獻,歷史可以告述我們什么是共產黨員。青山處處埋忠骨,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告訴我們共產黨員就意味著扎根基層,熱愛群眾;草原的驕子,蒙古人民驕傲的牛玉儒告訴我們共產黨員就意味著用權于民,為民謀利;還有,還有很多,過去有,現在有,將來一定還有更多的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來詮釋什么才是共產黨員。
而現在,部分黨員由于種種原因致使自身黨性的滑坡甚至完全喪失,我認為紀委也有一定的責任。
加強黨員黨性教育還得紀委發力。
紀委不僅是黨委政府的一柄利劍,還應是善于開方煎藥的良醫。紀委不僅僅只是在領導干部有重大過錯之后予以立案懲處的部門,更應是在犯錯初始就能夠幫助大部分領導干部重回正路的指南針。
加強黨員黨性教育,紀委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。
頂端,紀委應引導黨員干部學習。學習什么?學黨規黨章,學總書記系列講話,將理論內化于心,外化于形,用正確的理論來武裝自己。第二,紀委應加強與黨員干部談心交流。交流什么?通過談話,引導黨員干部認識自己,反思自己,從而找到錯誤,及時改正錯誤。第三紀委也應加大反腐力度,讓廣大黨員干部不能、不想、不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