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環球網綜合報道】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8月31日報道稱,美國政府近來表態要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打擊,美國國會最近將就是否對敘動武的提議進行投票表決。報道認為,對敘作戰將再次阻礙全球經濟發展,推動油價上漲,造成經濟發展的不穩定。
報道稱,本月系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五周年,美國兩黨需在10月1日前結束預算之爭,諸多棘手的事件讓9月充滿了變數。據悉,國會需在10月中旬前最終敲定是否提高政府的借貸上限。
報道指出,9月17至18日,美聯儲將召開會議,并重新考慮是否相應地縮減850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5202億元)的債券購買方案。根據之前的預估,此舉已推高了抵押貸款及其它長期債券利率,并在新興市場掀起一陣騷動。而歐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——德國將于9月22日舉行大選,將影響經濟持續低迷的歐元區今后的政策走向。
近日來,全球經濟在經歷了多年的停滯后,開始緩慢增長。金融服務集團的高級國際經濟學家比爾•阿當姆斯(Bill Adams)認為,全球經濟開始復蘇,但增長緩慢,仍需將長時間才能重回正軌。
報道稱,中東危機迫使原油貿易商頻頻抬高原油價格。上周,國際原油價格創下兩年來新高,在紐約交易所成交于110美元(約合人民幣673元)一桶,之后有所下跌。油價的上漲造成了股票市場的動蕩。分析人員表示,原油價格上漲將順勢推動汽油價格的緩慢上揚。8月31日,美國每加侖無鉛汽油售價為3.59美元(約合人民幣22元),比上周上漲5美分,低于去年同期價格。
摩根大通銀行經濟學家指出,在過去3月里,油價上漲了10%,相當于將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削減了0.3%。他還表示,西方國家的軍事干預必須經過慎重思量,否則可能導致沖突升級,波及其周邊國家。全球原油產出有三分之一來自中東地區。敘利亞沖突將影響周邊國家,對其主要石油煉廠構成威脅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還稱,美國將對敘作戰的消息一經流出,立即引起了市場騷動。幾十年來,美國及其盟友對外軍事干預常造成市場的不確定性,如2011年空襲利比亞,油價不漲反跌,股票市場一度上揚;2003年伊拉克戰爭同樣也如此。此外,1990年,伊拉克入侵科威特,造成油價飆升,而股票市場卻一路大跌,1991年撤軍后,市場才恢復正常。分析人士稱,敘利亞危機之后,原油市場將恢復正常。
報道表示,世界各大經濟體目前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,而對中東地區的武裝干預將在股票、債券和能源市場上再掀波瀾。歐元地區經濟增長依然薄弱,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,新興市場承受巨大壓力。此外,主要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放緩,投資者預計美國央行政策即將轉變,紛紛撤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