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香港《文匯報》8月5日報道,總部位于倫敦的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(Knight Frank)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,2012年英國倫敦市中心新房的海外買家比例高達75%,遠高于2011年的27%,其中逾半數買家來自中國內地、香港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。
另有調查顯示,英國上月房價同比升高近4%,租戶比例是26年來較高。專家指,海外買家入市,市場中價樓供應又不多,令英國本地人買樓更難。
據報道,英國地產業界指出,海外買家過去一年投資目標出現變化,開始傾向于在倫敦市中心交通便利的車站,或環境較好的住宅區,購買房屋。而倫敦房價居高不下,主要原因是供不應求,2012年倫敦新建約1.8萬幢樓房,約占全英國的15%。英國政府承諾注資借貸計劃,并降低按揭成本,協助本地買家入市。
英格蘭銀行暗示在2016年前不會加息,加上政府推出借貸優惠措施,令英人貸款買樓意欲大增,也令房價急升。2012年未有借貸優惠時,5年期按揭定息約為4厘,現已降至2.49厘,比通脹率更低。在最搶手的倫敦,房價已較2007年高峰期高5%,但西北部布萊克浦兩房單位仍售5萬英鎊(約合人民幣49.8萬元),約為倫敦平均的1/10,反映當地房價差距極大。
據報道,目前英國平均房價為17萬英鎊(約合人民幣159.3萬元),追近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水平。房價高使得很多年輕人買房壓力增大,調查發現,英格蘭1.4千萬業主中,多達30%是65歲以上人士,35歲至44歲僅260萬業主,25歲至34歲更只有140萬。